這是一個美食故事,也是一個勵志故事……
1932年,為了躲避戰爭,一個姓涂的小伙子從夔門逃到了沙坪壩,來到了一家鹵菜店做幫工。那年的他還很稚嫩,對生活充滿了激情。他見鹵菜店的大師傅只用一雙手一包鹵料就做出了令人贊不絕口的鹵菜,一時間向往不已,時時夢想著有一天有一家屬于自己的鹵菜店…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起早貪黑的做幫工、偷練廚藝。一次偶然,大師傅遇見了在夜深時分仍在刻苦練習的小伙子,感嘆自己后繼有人。于是第二天,大師傅便收下小伙子為徒。
25歲那年,小伙子雙喜臨門。他與大師傅的女兒成親的當日,也在重慶沙坪壩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鹵菜店,并將鹵菜店的名字取名為“涂小鹵”。無論是市井小民,還是富豪商賈都是“涂小鹵”的?,“涂小鹵”在陪都重慶逐漸有了名氣…
解放后,“涂小鹵”的后人舉家遷回夔門,“涂小鹵”受到戰爭的影響,部分手藝便也失傳了。
但舊時的“涂小鹵”,僅用占地不到20平方的平房便讓小小的鹵菜供不應求。它成為了大雅之堂上的必備佳肴,也是居民的家常便菜,同時又是旅途隨身攜帶的美味食品。忙里偷閑時,邀上幾個朋友,帶上幾碟鹵菜,在銀色的月光下喝上幾杯米酒,邊飲邊侃,那就更是人間仙境!巴啃←u”就成為了那代人心中的美好……
2018年,“涂小鹵”的后人涂流建來到沙坪壩,感念祖輩的傳奇故事,欲重振“涂小鹵”,即在國家工商局商標總局注冊 “涂小鹵”商標。但苦于“涂小鹵”商標注冊不了,就改為了“圖小鹵”。
一個匯聚時代之美的老字號,一個蘊含時代之味的大鮮小鹵,一個富含現代人文精神和草根傳奇故事的文化之鹵,一個突破了傳統老鹵工藝、首創現鹵現撈、絕無添加劑的創新新鹵——“圖小鹵”就此橫空出世。
小鹵文化,底蘊悠長;大鮮傳奇,積厚流光。“圖小鹵”的前世今生,將時代與味道、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小鹵與大鮮濃縮在一包鹵料、一鍋油湯、一間小平房之中,濃縮在小鹵靈魂的香氣里。
一脈傳承,一種滋味,圖小鹵的故事還在續寫之中……